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網站功能選單

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

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
第1張-馬融、共1張圖片

馬融

馬融,字季長,扶風茂陵人。曾注十一經,學生多達四百餘人,例如盧植、鄭玄等人,皆曾在馬融門下。對於當時文化、學術思想影響甚鉅,是東漢當時影響甚廣的重要經學家。
      他對於漢代經學的貢獻良多,其中之一在於促成古文經學聲勢浩大,這最主要係來自於他所注的經典皆為古文經書。或有前賢指出,古文經在馬融之後,纔真正成家,並取得與今文經抗衡的力量。此外,他注解經典的時候,除了使用正統的小學知識之外,同時也旁及史部、子部類書籍,同時更留心於禮儀制度與經典原文之間的關係。第三,馬融注經時雜揉今古文說,打破了師法家法的門戶之別。對於後來鄭玄的注經方式,以及漢代晚期開始的今古文混雜的學術變化,馬融可說是開其先聲。第四,當然,馬融既然生活在時代之中,當然不能自外於陰陽讖緯的時代氣息。況且馬融平常就愛研究圖緯,因此在他的解經內容裡,自然而然會流露出陰陽讖緯氣息。第五,但在注意陰陽變化之外,仍本儒家精神,以人為本,故注解經書的內容自然也歸本人事、切合人生需要。
      除了在經典注疏與經學發展中,馬融有其重要意義之外,在實際的政治運作中,馬融也有所參與,例如:東漢安帝永初四年,當時鄧太后臨朝,鄧騭兄弟輔政,一般人以為文德可興、武功宜廢,因此息戰陣之法。馬融此時卻深知「文武之道、聖賢不墜,五才之用,無或可廢」,因此上〈黃成頌〉以為諷諫。但卻也因此忤逆了鄧氏,導致其有十年都是待在東觀,近乎軟禁。直到安帝親政後,纔有機會過著較為自由的生活。後也曾藉由星象預測隴西羌謀反、烏桓寇上都等情事,但當時皇帝似乎都未曾留意。後來馬融遂藉病以離開公職。
      馬融除了有功於儒家經典的發展之外,他同時對於《老子》、《離騷》、《列女傳》等書多所著力。此外,馬融善樂器,好吹笛鼓琴,平時不拘儒者之節。由於弟子眾多,因此每當馬融登堂講課時,弟子往往依照輩份次第,依序傳遞老師所言,鮮少能有弟子可以與老師當面求教。而且馬融教學時喜歡高坐堂上,在前懸掛朱紅紗帳,在後方排列女師演奏樂曲。因此時人常稱「馬融絳帳」,後世也逐漸地借用「絳帳」作為老師的代稱。

撰稿人:劉柏宏
圖片來源:國立故宮博物院
網站滿意度調整